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

网上有关“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 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“羌管悠悠霜满地 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。

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出自范仲淹的《渔家傲·秋思》

释义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,天气寒冷,霜雪满地 。

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这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,通过解读作者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便可了解

作者简介

范仲淹。字希文,北宋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他在当时是著名的军事家 、政治家,官至副宰相 。他了解民间疾苦 ,深知宋王朝在政治,经济 、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主张革除积弊 ,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,没能实现。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。这首《渔家傲》是他的代表作,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 。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“塞[sài] ”或“塞上”、“塞下”。这首词所说的塞下 ,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。

创作背景

宋康定元年(1040年)至庆历三年(1043年)间,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。据史载,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 ,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 ,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,深为西夏所惮服,称他“腹中有数万甲兵 ”。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。宋仁宗年间 ,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,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。

解析

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是说他正在这心神不宁的时候,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一阵的音乐声 ,把他从沉思中惊醒。于是他放下酒怀,踱出室外,只见繁霜满地 ,夜已深了。细听,那悠悠的乐声原来是士兵在吹奏羌(qiāng〕管 。悠悠[yōu],这里是形容音乐声音飘忽不定 。羌是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兄弟民族 ,传说他们用竹管制造了羌笛。他写到这里,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苦闷和士兵的痛苦联系起来。

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,使之引出了下句“人不寐  ,将军白发征夫泪 。 ”更加体现了作者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 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怀抱。

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,天气寒冷,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。

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 ,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、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;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。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,意境开阔苍凉,形象生动鲜明。

宋康定元年(1040年)至庆历三年(1043年)间 ,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。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,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,深为西夏所惮服 ,称他“腹中有数万甲兵” 。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。

扩展资料:

文学赏析

上片着重写景。起句“塞下秋来风景异 ”,“塞下”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。“秋来”,点明了季节。“风景异 ” ,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。词人是苏州人,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,远较北人敏感 ,故用一个“异 ”字概括 ,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。

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,雁是候鸟,每逢秋季 ,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。“无留意”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,毫无留恋之意,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 ,寒风萧瑟,满目荒凉。

反过来说,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 ,尽括在雁“无留意 ”三字之中,显得笔力遒劲。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:“四面边声连角起”,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 ,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,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。

关于“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 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
(16)

猜你喜欢

发表回复

本站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admin的头像
    admin 2025年08月09日

    我是华纳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

  • admin
    admin 2025年08月09日

    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...

  • admin
    用户080907 2025年08月09日

    文章不错《“羌管悠悠霜满地”在《渔家傲·秋思》中的作用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:

邮件:华纳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